金融行业低市盈率现象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8 09:02: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金融行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核心,而市盈率作为金融市场中对公司价值、风险、收益判断的重要指标,在越来越重视价值投资的国内金融市场越发重要。

一个企业市盈率低意味着其收益提高,风险降低。但相对的,市盈率也代表着对未来收益的期望,若一味追求现下的利益,降低市盈率,那么未来的收益将会降低,金融市场将失去未来发展潜力。研究市盈率在何种范围内浮动不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吸引力,又可在最大程度上使企业盈利,从而增加整个金融行业的经济价值,提高金融行业的发展力。

因此,本文基于对金融行业低市盈率现象的研究,了解市盈率对企业的影响作用,为今后金融市场市盈率的变化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集中于对金融企业市盈率的历史分析研究以及其作用,了解低市盈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分析时结合国内外金融市场市盈率的学术研究,以及国内市盈率变化的历史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什么是市盈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市盈率主要出现在股票市场中,而我国股市成立较晚,只有短短20年的历史,因而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国内多数集中于对市盈率本身概念的剖析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的高低讨论以及市盈率对股票投资的可预测下研究。最早由李恒光(1996)讨论了市盈率所包含的增长潜力意义,他认为市盈率主要由基本市盈率和增长率决定,在同一股票市场中由于受到相同的基本因素影响,所以基本市盈率是相同的,因此公司市盈率主要由增长率决定。曾晓洁、何小峰、宴青(2002)对市盈率和增长率的关系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股票期望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率是影响市盈率的最基本的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相关学者也在不断的探讨研究,结合国内实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而非单纯地参考周边国家。

而国外学术界更倾向于市盈率及其投资组合收益,在这方面作了较多的实证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出现在华尔街,由Benjamin Graham在其1934年投资经典著作《证券分析》中正式表述并得以流传,已成为股票发行定价和评价股票投资价值最常用的类比估价模型。而Basu(1977),Famaamp;French(1992),Jaffe(1989)论证了在不同的时期美国、英国的股票市场都存在着市盈率效应,他们发现具有较高回报率的股票通常与低市盈率相挂钩,因此持有低市盈率股票组合可获得超额收益率。总结就是国外学者侧重于公司层面的讨论,主要是从公司盈利能力、增长性、风险因素、股利支付等方面来考虑。但由于各方选取的具体指标不同,所以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达成一致结论。随后,主要达成一致的结论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样本也多是结合股票市场整体,得出GDP增长率与市盈率正相关,利率与市盈率负相关,市场波动性和市盈率负相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31日前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2022年1月--2月搜集并阅读大量资料,整理论文思路、写出论文的提纲

2022年4月20日前 完成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李恒光.股票投资基础指标比较--市盈率给投资者的启示[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6(4):9-12.

[2] 曾晓洁,何小峰,宴青.市盈率隐含的公司业绩增长潜力--中国股市市盈率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2(3):50-61.

[3] 曹高峰,陈武. 论市盈率计算的缺陷及其修正,商业研究,2003(15),95-97.

[4] 陈丽萍. 中国股市市盈率效应的实证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8.

[5] 陈占峰,张忠占,刘力. 股票市盈率水平的决定因素--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验证.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94-102,107.

[6] 陈宏博. 基于动态市盈率下的上市公司投资分析. 天津市财贸管理千部学院学报,2009(3),58-59.

[7] 韩冰,闫冰,钱峰. 我国股票市场合理市盈率的实证分析. 当代财经,2005(1),58-61.

[8] 韩露,唐元虎. 利用市盈率的长期增长预期测度股市泡沫.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1),49-50.

[9] 何诚颖. 中国股市市盈率分布特征及国际比较研究. 经济研究,2003(9),74-81.

[10] Alford,A. The effect of the set of comparable firms on the accuracy of the Price-Earnings valuation method.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2,30(1),94-108.

[11] Beaver,W. amp; Morse,D. What Determines Price-Earnings Ratios?. 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 1978, 34(4), 65-76.

[12] Craig,D. amp; Johnson,G. amp; Joy,M.

[13] Fuller,R. J. amp; Huberts,L. C. amp; Levision,M. Return to E/P Strategies,Higgledy-piggledy Growth,Analysts Forecast Errors,and Omitted Risk Factors.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1993,19(2),13-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