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的理由: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一直都是会计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决策信息含量,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盈余管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且容易误导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损害他们的利益,造成社会资源不合理配置。由于我国的投资者素质不够高,对财务报表信息含量的识别有限,而会计盈余是他们进行投资决策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选题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对盈余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行深入的剖析,从盈余管理的程度和手段两方面进行梳理。
(2)以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度量模型的分析为基础,分析整合各盈余管理程度度量模型所使用的各项指标。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盈余管理的定义
(一)国外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1989)发表的《盈余管理评述》一文,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一种#8220;披露管理#8221;行为。即强调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基于个人利益动机,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而不是为保持财务报告对外报出的中立性。加拿大会计学家Scott(1997)界定盈余管理为企业管理层在GAAP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即强调盈余管理行为不会超出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且具有经济后果。美国学者Healy和Wa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在规划交易和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来编制财务报告,旨在#8220;误导#8221;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即强调盈余管理不仅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整财务报告,还可通过规划交易调节财务报告。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日--2022年1月20日,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并提交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21日-- 2022年4月15日,完成论文初稿
3.2022年5月16日-2022年6月1日,对论文进行修改,最后定稿打印。
5. 参考文献
[1] 蒋基路著:《特定应计项的盈余管理探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 任小平著:《盈余管理探究--基于雇员工资合约的视角》,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3] 蔡吉甫著:《会计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载于《当代财经》2007年第6期,第109~114页。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