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开题报告

 2023-01-15 14:59:4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经被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从宏观角度看,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是我国宏观管理的需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报告,国家可以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维护的现状,促进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本的协调,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从微观来看,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具体表现为:防止人才高消费;有利于健全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促进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学科。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人力资源的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内容。传统会计理论只有物化资产,没有智力资产,合法记录绝大多数是劳动资源和劳动对象,不能准确反映出人力智慧、创新能力和产出价值的人力资源信息。而人力资源会计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它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首先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历史、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四个方面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结合我国当前形势提出现在企业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在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其中发展的瓶颈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和计量。

其次针对发展的瓶颈提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法和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法两种计量方法,文中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引用我国某企业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度论证分析,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出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成本法遵行稳健主义原则,数据的获得较为方便,获取的数据较为客观,适用于对人力资源的资本化计量。权益法避免成本会计低估人力资源价值的弊端,能促使企业管理当局更注重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资。在实务中两种方法应该相互渗透,从而让实务和理论起到良好的互动作用。

最后提出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要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一是要加强理论研究,寻求较为完善可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二是要在可行的范围内,逐步推进人力资源会计走进实务,引进人力资源核算的观念。最终使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实行和推广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1964年,美国密西根州大学赫曼森教授最先提出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计量与核算的方法。80年代以后,人力资源会计进入广泛应用发展阶段,理论、实践方面都在向前推进,有些国家还颁布法律规定某些企业必须提供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报告。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方发达国家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上的不断完善与实务上的初步成就,为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的文章,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问题。近20年来,我国会计界一方面介绍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成果,探索学科内容及适用性,另一方面针对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进行了研究。一致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力资源会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然而在我国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介绍性研究成果较多,创新性研究较少。对基本理论研究较多,而如何应用于实践的操作性研究较少。阐述必要性较多,研究可行性较少。单兵作战多,群体性研究少。渲染传统会计过多,恰当地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较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2月: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或调整选题;

2.2022年1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3.2022年2-3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并进行文献综述,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魏英军,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J],中国商界,2010年版

[3]王彦,人力资源会计确认与计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